找到相关内容469篇,用时2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十号”之涵义为何

    应受物供,故名应供;又一切人天,以种种香花等事而供养佛,故名应供。   ()【正遍知】。亦名为等正觉也,此亦就德以立其名,然就德中,境体合目正者是理,理无漏助,故名为正,此举境也;於理穷解,故曰遍...法』修行,即(1)安住於戒定慧无漏学;(2)止习一切不必要之外缘;(3)发菩提心;(4)与诸法空性相应;(5)福慧双修;(6)常亲近三宝与善知识;(7)少欲知足,断除五欲,修行梵行,毕竟当来得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5752746.html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pi)奈耶(ye)中,宣说修行决定义。所谓摄(she)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无漏...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mo)法之中,多此魔民炽(chi音赤)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31653341.html
  • 说六波罗蜜多

    (一)布施波罗蜜;(二)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四)精进波罗蜜;(五)禅定波罗蜜;(六)智慧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菩萨行六度,布施居首,它不但是仁爱慈悲的表现,也是解脱苦恼的第一步。  菩萨布施,不但以财施众生,使他们身心安乐,更进一步能行法施与无畏施,令一切众生皆能离苦得乐。依《大智度论》说布施波罗蜜能摄六度。这是什么道理呢?以种布施而言:一.财施:财物可以分成“内财”和“外财”两...

    林健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3254611.html
  • 如何培养合格僧青年

    苦,发菩提心,树立远大的志向,树立坚固的道心,做到宁愿头顶热铁轮,终不退失菩提心。  二、严持毗尼,自净其意  所谓毗尼,就是戒律。戒律是学之首,是黑暗之明灯,过海之浮囊,成佛之根本。要想成佛,必须严持戒律,比如要盖三层之楼房,首先要打好地基,然后再盖二层及三层。成佛亦复如是,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是则名为无漏学,假使毗尼不清净,三昧就不现前。戒有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式叉木那以及菩萨戒等...

    了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24955039.html
  • 从坚定佛教信仰来竖立导师形象

    、具足戒、菩萨戒等,都是上善之法,而按照无漏学的精神,没有持戒,就不能得定,没有定力就无法发生智慧,没有智慧自然就愚鲁犯戒,如果能明了佛陀制戒的本意,自然佛道可了,如《四分僧戒本》:“善护于口言,... 、戒律――佛子依靠的导师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要执行各种法律、法规;社会要和谐,佛教要发展要依靠各种戒律和规约。佛教都是自觉、先觉的,因为佛就有发出具足自觉,才能...

    悟实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80357153.html
  • 坚持佛教人间化路向,彰显佛教“软实力”特质

    足戒定慧无漏学,勤修六度万行,熄灭贪嗔痴,以解脱度生为僧之本份。其次,僧团必须坚持契理契机的人间化路向,恪守六祖慧能大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遗训,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多次法难后与儒道两家鼎足而,成为延续民族慧命生生不息的源动力。历史往往有惊人相似之处,今天海外各类传媒对中国佛教界以及中国知名寺庙知名僧人的各类谩骂和诽谤,乃至中国佛教自国家宗教政策落实以来所取得的...

    田青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81957169.html
  • 佛学宇宙观

    在在处处可以见得到。由此可知佛教的神妙和伟大处。然而佛教绝非标奇立异以炫人,也不是故弄玄虚以惑众,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从戒定慧无漏学亲履实践得来。怎样叫做戒定慧呢?简单的说:防非止恶就是‘戒’,六根涉境...物质实体和神灵实体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释尊说:‘惑一心于色身之内,认一沤体,目为全潮者。’这就是唯神论者的看法。  唯心唯物唯神种学说,各执偏见,或因近视,认为牛的影像就是牛,或以管窥牛;见了牛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45257575.html
  • 学佛十疑略释

    有两种意义:  1.是根据眼前之经验,彼如何,即还彼如何──毫不加以玄想。  2.是防经验不足恃,即用人力改进,以补通常经验之不足。  佛家之态度亦尔。彼之“戒”、“定”、“慧”无漏学,皆是改进通常...。佛法与宗教不同,近人著作中常言之,兹不详述。应知佛法实不在宗教范围之内也。  、佛法非哲学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哲学。此说不然。  哲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谓为真理。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55458236.html
  • 安岳石刻与宗教义理(六)

    明了。佛教脱苦的基本方法,是戒、定、慧的无漏学:戒是不应该作的不得作,应该作的不得不作;定是心的收摄,不使放逸,也不使懈怠;慧是清明的理智,认清了方向,努力开拓进取。   佛是站在生死之流的岸上,...相的化身;菩萨造像多是世俗化风味浓烈,是人间优美的妇女形象,如唐朝就有“菩萨如宫娃”的说法;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实是地主贵族阶级豪华的生活,表达了人们渴求摆脱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00659142.html
  • 藏密大圆满无上秘密图座心《绝密》

    其受三昧耶戒传法而得法者为法众。学众修无漏学;戒众持戒以学六波罗蜜;行愿众安心在般若而行愿;法众修法,法住法位,如法自在。在生活中了生死,了生死在生活中。做人而行人道,修人道以做人,如是而体现人间... 一、禅定是修持佛法的中心  《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无漏学”。小乘的“学”,大乘的“六度”,无不以“增上定学”中。——“禅定”为中心。《圆觉经》说:“一切诸菩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82261351.html